庆阳市纪委监委
您的位置: 首页--专题专栏--学习宣传贯彻落实《准则》《条例》--重要评论

重要评论

【甘肃廉政网评论】​“关键少数”的时代“大考”

来源:甘肃廉政网   作者:李天伦   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-12-01 00:0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强音,而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也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时代“大考”。

    笔者做了一个统计,在6000多字的六中全会公报中,“领导干部”一词先后出现22次,“高级干部”出现10次。全会向“关键少数”密集喊话,一再要求领导干部讲规矩、守纪律,让这场“大考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。

    俗话说,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、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,80多万领导干部确实是少数,但其之所以成为“关键少数”,是因为岗位之关键、作用之关键,堪称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、政治生态的风向标。“关键少数”如果以身作则、以上率下,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则会释放出强大的榜样效应,引领“大多数”修德敬业,向善向上。反之,则会为官一任、祸害一方,甚至造成区域性、系统性、塌方式腐败。

    这方面,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。前不久热播的电视专题片《永远在路上》,用一个个发人深省、令人痛心的案例,深刻阐释了“关键少数”一旦犯错误的严重危害。比如,山西省委原常委、秘书长聂春玉在吕梁任职期间大肆买官卖官,向他行贿的30个人中有29个人是党员干部,遍及吕梁所辖全部县市区。这些党员干部向聂春玉行贿,也大肆收受下属贿赂,以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,吕梁共有5名地厅级干部、83名县处级干部因为违纪受到处分,1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,吕梁也因此成了山西“塌方式腐败”的缩影。聂春玉反思,山西之所以出现塌方式腐败,“我的行为对山西的风气有影响”。还比如,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忏悔:“对不起那些跟着我把工作当事业追求,当学问去研究的成都的干部群众,我是要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,我干的这些事情,这算什么?”是啊,“关键少数”一旦犯错误,扰乱的是一些人的价值观,污染的是一方政治生态,可谓流毒无穷,而要扭转被扭曲的价值观、被污染的生态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 应当看到,“关键少数”之中还有关键,那就是一把手,特别是高级干部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:“在党内,谁有资格犯大错误?我看还是高级干部。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,造成的危害大,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先后查处了200多名高级干部,其中不少人都在一把手任上出了问题。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、权欲熏心,搞阳奉阴违、结党营私、团团伙伙、拉帮结派、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,令人触目惊心。正因为此,六中全会对一把手、对高级干部耳提面命,开出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“考题”。

    全面从严治党的“大考”摆在面前,“关键少数”的“赶考”正在进行。我们期待一份份合格的答卷,共同撑起一片风清气正的艳阳天。

©中共庆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庆阳市监察委员会  版权所有  陇ICP备14000934号-1